电务设备的安全是铁路行车顺畅的关键。如何让电务“千里眼”更加明亮,使铁路行车安全得到保障?
今年6月,衡阳电务段经过扎实推进,初步建成了电务8D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坐在段安全调度指挥中心,作业人员足不出户,通过电脑终端,就能有效监控全段1000多公里的信号、通信设备状态。8D系统的建成,意味着该段电务安全监控迈入了智能化时代。
建设全路电务系统首个8D系统
走进衡阳电务段150多平方米的安全调度指挥中心,最醒目的是监控大屏幕,管内的设备状态一览无余。30台电脑终端分成4排依次摆放,调度指挥台、监测台、监控台和计划台4个作业台前,作业人员认真盯看电脑终端,忙碌地盯控指挥作业。
从今年6月开始,该段安全调度指挥中心独立运行,8D系统逐步运用实施。这是全路电务系统首个8D系统平台。该段副段长柳改介绍,8D系统把电务系统的各种监测监控手段基于大数据平台进行了全面整合,构建起“一体化”监控平台。人坐在安全调度指挥中心,可以实时监控管内1000多公里的信号、通信设备状态,能够及时进行安全预警,为安全风险防控构筑起一道新的“防火墙”。
电务安全监控技术体系简称8D系统,是在既有的监测监控设备、网络资源和调度指挥管理系统基础上,以车间、工区为节点,重新搭建涵盖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两大体系,集中监测、过程盯控、调度指挥三大功能的八大子系统,满足电务大数据分析要求。
目前,该段已建成以下6个子系统:1D电务信号集中监测系统、2D电务车载设备监测系统、3D电务轨旁设备监测系统、4D电务作业卡控系统、5D电务通信网管和设备监测系统、7D电务安全生产指挥系统。6D电务通信业务监测系统、8D电务CTC/TDCS查询子系统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不间断为设备做“心电图”
8D系统像一双“千里眼”,可以精准发现隐患,及时预警,防范风险于千里之外。
近日,衡阳区域分析室的监测分析员袁敏军发现1011G功出电流超上限报警,立即通知衡阳南信号车间和现场班组查看机械室设备情况。
结合设备参数情况,袁敏军初步判断线路可能短路,建议甩掉防雷元件,看参数有无变化。参数无变化,他继续判断,可能是模拟网络短路造成电流上升,建议更换模拟网络盒。衡阳南信号车间主任高虎成赶到监控分析室确认后,车间向调度申请要点。9时30分给点,9时34分更换完毕,参数正常,报警取消。
高虎成表示,8D系统24小时持续对信号设备进行巡检监控,相当于给设备不间断做“心电图”,一有问题,就会及时预警。监控终端会对设备作业前后变化进行自动比对,对故障进行精准智能判断,实时预警,待输入更多故障案例后,电脑会自动提供故障处理意见。目前,这个段正在完善专家问题库,很快将实现电脑智能指导维修作业。
智能管理有效卡控作业
在谭子山南工区,“90后”工长李俊点开电脑,指着工作任务作业表告诉笔者,检修作业任务下达由过去的纸质派单变成了电脑派单,电脑派单可以传到手执终端。每项作业流程完成后,作业人员只要在手执终端上点击打勾即可,电脑会自动形成作业完成信息,有效防止了作业漏项的发生。
4D电务作业卡控系统可以实现年月表计划自动编制、自动生成月度工作计划,可实现智能派工、工作日志自动填写、信号电气特性测量数据自动填报、问题库闭环管理等。
机械室门禁系统、智能工具管理系统的运用也为现场作业带来了新的便利。“4D电务作业卡控系统在谭子山南站实施使用后,我们当工长的减少了一半以上的信息上报工作量。”工长李俊体会颇深,感慨万分:“作业过程实现了智能卡控,对现场作业起到了监控督促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无人机360度无死角巡检
前不久,三塘站线路旁,衡阳通信车间衡北出入库工区工长张斌操纵着无人机,正在对20余米高的杆塔进行巡检。无人机巡检是5D电务通信网管和设备监测系统的一个亮点。运用无人机航拍可对沿线杆塔、漏缆设备质量以及外部环境进行无死角巡检。施工时,作业人员运用无人机全方位掌握现场施工情况,分析影像资料,发现问题并制定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张斌说:“过去巡检靠望远镜,容易出现盲区。无人机可进行360度无死角拍摄,杆塔、钢丝绳的锈蚀度能够清晰地拍摄出来。无人机具有防水功能,在风雨中也可以飞行。在今年防洪排查中,无人机巡检充分发挥了作用,大大提高了巡检作业效率。”